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首发论文
动态公开评议须知

1. 评议人本着自愿的原则,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表述性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亦可对研究提出改进方案或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2. 论文若有勘误表、修改稿等更新的版本,建议评议人针对最新版本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

3. 每位评议人对每篇论文有且仅有一次评议机会,评议结果将完全公示于网站上,一旦发布,不可更改、不可撤回,因此,在给予评议时请慎重考虑,认真对待,准确表述。

4. 同行评议仅限于学术范围内的合理讨论,评议人需承诺此次评议不存在利益往来、同行竞争、学术偏见等行为,不可进行任何人身攻击或恶意评价,一旦发现有不当评议的行为,评议结果将被撤销,并收回评审人的权限,此外,本站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5. 论文所展示的星级为综合评定结果,是根据多位评议人的同行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出的。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上传后印本

( 请提交PDF文档 )

* 后印本是指作者提交给期刊的预印本,经过同行评议和期刊的编辑后发表在正式期刊上的论文版本。作者自愿上传,上传前请查询出版商所允许的延缓公示的政策,若因此产生纠纷,本站概不负责。

发邮件给 王小芳 *

收件人:

收件人邮箱:

发件人邮箱:

发送内容:

0/300

论文收录信息

论文编号 202504-116
论文题目 白腐真菌Pleurotusostreatus GEMB-PO1对高木质素含量突变型秸秆的利用研究
文献类型
收录
期刊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年, 卷(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编者.论文集名称(中文) [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编者.论文集名称(英文) [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日期--

在线地址http://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作者写法:

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姓全称写出,名可只写第一个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

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1:原姓名写法:Albert Einstein,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Einstein A.

示例2:原姓名写法:李时珍;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LI S Z.

示例3: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

上传修改稿说明:

1.修改稿的作者顺序及单位须与原文一致;

2.修改稿上传成功后,请勿上传相同内容的论文;

3.修改稿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修改标记,如高亮修改内容,添加文字说明等,否则将作退稿处理。

4.请选择DOC或Latex中的一种文件格式上传。

上传doc论文   请上传模板编辑的DOC文件

上传latex论文

* 上传模板导出的pdf论文文件(须含页眉)

* 上传模板编辑的tex文件

回复成功!


  • 0

白腐真菌Pleurotusostreatus GEMB-PO1对高木质素含量突变型秸秆的利用研究

首发时间:2025-04-15

张晓丹 1   

张晓丹(1999),女,硕士研究生,环境微生物,农业资源利用

卓睿 1   

卓睿,1987年,男,副教授,博导,环境微生物,农业资源利用

  • 1、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与发育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

摘要:农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作物秸秆,其高效转化与利用面临环境友好性和经济可行性的挑战。白腐真菌(WRF)因其强大的秸秆降解能力,在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白腐真菌如何高效降解秸秆的机制尚未清晰。本研究以白腐真菌平菇(Pleurotusostreatus)GEMB-PO1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对野生型水稻秸秆和木质素含量高的脆性突变型秸秆结构变化,并探究了秸秆共培养对漆酶生产的促进作用。通过场扫描电镜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与木质素含量高的突变型秸秆相比,白腐真菌对野生型秸秆表现出更强的定殖和生长能力,结构损伤更明显,分解能力更强。此外,木质素含量高的突变型秸秆显著刺激白腐真菌GEMB-PO1分泌更多漆酶。利用以木质素含量不同的秸秆作为实验材料,创新地揭示了白腐真菌GEMB-PO1处理对秸秆结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解析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机制,为后面高效开发白腐真菌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系统以及秸秆生物转化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水稻秸秆 场扫描电镜 傅里叶红外光谱 热重分析 胞外漆酶

For information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Utilization of High-Lignin Mutant Straw by White-Rot Fungus Pleurotusostreatus GEMB-PO1

ZHANG Xiaodan 1   

张晓丹(1999),女,硕士研究生,环境微生物,农业资源利用

ZHUO Rui 1   

卓睿,1987年,男,副教授,博导,环境微生物,农业资源利用

  • 1、Hun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College of Biolog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Agricultural production generatessubstantial amounts of crop straw, whose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and utilization face challenges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and economic feasibility.White-rot fungi (WRF), owing to their powerful lignocellulose-degrading capacity, exhibit great potential in straw treatment and resource recovery.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ir efficient straw degradation remain unclear.This study employed the white-rot fungus Pleurotusostreatus GEMB-PO1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its effects on wild-type rice straw and a lignin-rich brittle mutant straw,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stimulatory role of straw co-cultivation on laccase production.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demonstrated that the fungus exhibited stronger colonization, growth, and degradation activity on wild-type straw, causing more pronounced structural damage compared to the lignin-rich mutant. Notably, the mutant straw significantly enhanced laccase secretion by GEMB-PO1.By utilizing straw substrates withdifferential lignin content, this study innovatively elucidatedth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inducedbyP.ostreatus treatment, therebyadvancing the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of fungal straw degradation.These findings provide crucia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for developing efficient WRF-based systems for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and optimizing straw bioconversion technologies..

Keywords: White rot fungi Rice straw Fiel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Extracellular laccase

Click to fold

点击收起

基金:

论文图表:

引用

导出参考文献

.txt .ris .doc
张晓丹,卓睿. 白腐真菌Pleurotusostreatus GEMB-PO1对高木质素含量突变型秸秆的利用研究[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25-04-15]. https://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2504-116.

No.****

同行评议

未申请同行评议

评论

全部评论

0/1000

勘误表

白腐真菌Pleurotusostreatus GEMB-PO1对高木质素含量突变型秸秆的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