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首发论文
动态公开评议须知

1. 评议人本着自愿的原则,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表述性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亦可对研究提出改进方案或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2. 论文若有勘误表、修改稿等更新的版本,建议评议人针对最新版本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

3. 每位评议人对每篇论文有且仅有一次评议机会,评议结果将完全公示于网站上,一旦发布,不可更改、不可撤回,因此,在给予评议时请慎重考虑,认真对待,准确表述。

4. 同行评议仅限于学术范围内的合理讨论,评议人需承诺此次评议不存在利益往来、同行竞争、学术偏见等行为,不可进行任何人身攻击或恶意评价,一旦发现有不当评议的行为,评议结果将被撤销,并收回评审人的权限,此外,本站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5. 论文所展示的星级为综合评定结果,是根据多位评议人的同行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出的。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上传后印本

( 请提交PDF文档 )

* 后印本是指作者提交给期刊的预印本,经过同行评议和期刊的编辑后发表在正式期刊上的论文版本。作者自愿上传,上传前请查询出版商所允许的延缓公示的政策,若因此产生纠纷,本站概不负责。

发邮件给 王小芳 *

收件人:

收件人邮箱:

发件人邮箱:

发送内容:

0/300

论文收录信息

论文编号 202211-25
论文题目 古银杏土壤中真菌类微生物的构成
文献类型
收录
期刊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年, 卷(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编者.论文集名称(中文) [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编者.论文集名称(英文) [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日期--

在线地址http://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作者写法:

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姓全称写出,名可只写第一个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

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1:原姓名写法:Albert Einstein,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Einstein A.

示例2:原姓名写法:李时珍;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LI S Z.

示例3: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

上传修改稿说明:

1.修改稿的作者顺序及单位须与原文一致;

2.修改稿上传成功后,请勿上传相同内容的论文;

3.修改稿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修改标记,如高亮修改内容,添加文字说明等,否则将作退稿处理。

4.请选择DOC或Latex中的一种文件格式上传。

上传doc论文   请上传模板编辑的DOC文件

上传latex论文

* 上传模板导出的pdf论文文件(须含页眉)

* 上传模板编辑的tex文件

回复成功!


  • 0

古银杏土壤中真菌类微生物的构成

首发时间:2022-11-11

刘秋晨 1   

刘秋晨(1984-),女,生物工程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微生态制剂研究。

单春乔 1    刘恩 1    刘艳 1    庄国宏 1   

庄国宏(1964-),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及微生物学和微生态相关技术和应用研究。

王佳宏 2   

王佳宏(197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加工与利用研究。

  • 1、江苏三仪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邳州 221300
  • 2、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南京,210037

摘要:古银杏土壤作为菌源材料,采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真菌类微生物,以18s rDNA分子遗传信息与形态特征相结合鉴定真菌,分子进化树考察真菌间亲缘性,明确了古银杏土壤真菌类微生物的构成情况。试验从古银杏土壤中分离并鉴定了76株真菌,分为23属,其中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各占19株和16株,其他各属真菌均不超过5株,表明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对银杏叶的适应性强,在银杏叶发酵深加工和利用中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真菌 古银杏 18s rDNA 系统树

For information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Fungi composition in the solid under ancient ginkgo trees

Liu Qiuchen 1   

刘秋晨(1984-),女,生物工程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微生态制剂研究。

San Chunqiao 1    Liu En 1    Liu Yan 1    Zhuang Guohong 1   

庄国宏(1964-),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及微生物学和微生态相关技术和应用研究。

Wang Jiahong 2   

王佳宏(1974-),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加工与利用研究。

  • 1、 Jiangsu Sanyi Animal Nutrition Technology Co., Ltd, Pi zhou 221300
  • 2、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jing,210037

Abstract:The soil under ancient ginkgo trees was used as source material of fungi and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 by the horse dings mediums. The fungal stains were identified by 18S rDNA sequencing combined with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ffinity among fungi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structing a phylogenetic tree including all of the fungi. These inform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fungi in the soil of ancient ginkgo trees. In this study, seventy-six fung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oil, they could been classified into 23generas by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ere are 19 stains of Penicillium spp., 16 stains of Aspergillus spp., and no more than 5 stains of any other genera. Which illustrated that Penicillium spp. and AspergFungi composition in the solid under ancient ginkgo treesillus spp. trains have more stronger adaptability to survive in Gingko biloba leaves with brighter futures for the deep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eaves.

Keywords: Fungi;ancient ginkgo trees;18S rDNA;Phylogenetic tree

Click to fold

点击收起

基金:

论文图表:

引用

导出参考文献

.txt .ris .doc
刘秋晨,单春乔,刘恩,等. 古银杏土壤中真菌类微生物的构成[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22-11-11]. https://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2211-25.

No.****

动态公开评议

共计0人参与

动态评论进行中

评论

全部评论

0/1000

勘误表

古银杏土壤中真菌类微生物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