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首发论文
动态公开评议须知

1. 评议人本着自愿的原则,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表述性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亦可对研究提出改进方案或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2. 论文若有勘误表、修改稿等更新的版本,建议评议人针对最新版本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

3. 每位评议人对每篇论文有且仅有一次评议机会,评议结果将完全公示于网站上,一旦发布,不可更改、不可撤回,因此,在给予评议时请慎重考虑,认真对待,准确表述。

4. 同行评议仅限于学术范围内的合理讨论,评议人需承诺此次评议不存在利益往来、同行竞争、学术偏见等行为,不可进行任何人身攻击或恶意评价,一旦发现有不当评议的行为,评议结果将被撤销,并收回评审人的权限,此外,本站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5. 论文所展示的星级为综合评定结果,是根据多位评议人的同行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出的。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上传后印本

( 请提交PDF文档 )

* 后印本是指作者提交给期刊的预印本,经过同行评议和期刊的编辑后发表在正式期刊上的论文版本。作者自愿上传,上传前请查询出版商所允许的延缓公示的政策,若因此产生纠纷,本站概不负责。

发邮件给 王小芳 *

收件人:

收件人邮箱:

发件人邮箱:

发送内容:

0/300

论文收录信息

论文编号 201603-360
论文题目 Cu-Ni/Al2O3 催化油酸原位加氢脱羧反应研究
文献类型
收录
期刊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年, 卷(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编者.论文集名称(中文) [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编者.论文集名称(英文) [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日期--

在线地址http://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作者写法:

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姓全称写出,名可只写第一个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

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1:原姓名写法:Albert Einstein,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Einstein A.

示例2:原姓名写法:李时珍;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LI S Z.

示例3: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

上传修改稿说明:

1.修改稿的作者顺序及单位须与原文一致;

2.修改稿上传成功后,请勿上传相同内容的论文;

3.修改稿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修改标记,如高亮修改内容,添加文字说明等,否则将作退稿处理。

4.请选择DOC或Latex中的一种文件格式上传。

上传doc论文   请上传模板编辑的DOC文件

上传latex论文

* 上传模板导出的pdf论文文件(须含页眉)

* 上传模板编辑的tex文件

回复成功!


  • 0

Cu-Ni/Al2O3 催化油酸原位加氢脱羧反应研究

首发时间:2016-03-25

吴江华 1   

吴江华(1990-),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质基航空燃油。

张子豪 1    傅杰 1    侯昭胤 2    吕秀阳 1   

吕秀阳(1965-), 男,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质定向化学转化;2、环境友好介质中的反应与分离;3、中药/天然药物先进制造技术。

  • 1、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27
  • 2、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将可再生的油脂高效地转化为生物航油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开发油脂零氢耗、低成本、高效制备长链烷烃的技术,不饱和脂肪酸原位加氢脱羧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构建是关键。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Ni负载量的Cu-Ni/Al2O3 催化剂,在对其进行表征的基础上,考察了其对油酸原位加氢脱羧反应的催化效果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Cu-Ni/Al2O3 双金属催化剂对油酸原位加氢脱羧反应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Ni/Al2O3 催化剂和Cu/Al2O3 催化剂;不同Cu、Ni 比例的Cu-Ni/Al2O3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较大的差异,其中20%Cu-40% Ni/Al2O3 催化剂对油酸原位加氢脱羧的催化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为330℃ 的条件下,反应1 h 后油酸、硬脂酸均已完全转化,十七烷的摩尔收率超过90%;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有待提高,其关键在于改善载体的水热稳定性。

关键词: 催化反应工程 油酸; 双金属催化剂 原位加氢 脱羧

For information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A Study on In-situ Hydrothermal Hydrogen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of Oleic Acid over Cu-Ni/Al2O3 Catalysts

WU Jianghua 1   

吴江华(1990-),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质基航空燃油。

ZHANG Zihao 1    FU Jie 1    HOU Zhaoyin 2    LU Xiuyang 1   

吕秀阳(1965-), 男,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质定向化学转化;2、环境友好介质中的反应与分离;3、中药/天然药物先进制造技术。

  • 1、Key Laboratory of Biomass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 warming and the depletion of fossil resources, efficiently production of bio-fuel from the renewable lipids has become one of hot research fields. In this article, bimetallic Cu-Ni/Al2O3 with different Cu/Ni ratios were synthesized by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developing non-noble catalysts with highly catalytic effect on in-situ hydrogen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establishing a low-cost technical route that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long-chains from lipids without hydrogen consumption.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BET, XRD and TGA. Its catalytic effect and reuse performance for in-situ hydrogen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of oleic acid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metallic Cu-Ni/Al2O3 exhibited higher activity than Cu/Al2O3 and Ni/Al2O3 for the in-situ hydrogen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of oleic aci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u-Ni/Al2O3 with different Cu/Ni ratios was greatly different. 20% Cu-40% Ni/Al2O3 revealed the best results for the in-situ hydrogenation and decarboxylation of oleic acid, in which oleic acid and stearic acid were both completely converted and heptadecane mole yield was more than 90% at 330℃ after 1 h reaction. The reuse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key is to enhence the hydrothermal stability of catalyst support.

Keywords: catalytic reaction engineering oleic acid bimetallic catalysts in-situ hydrogenation decarboxylation

Click to fold

点击收起

论文图表:

引用

导出参考文献

.txt .ris .doc
吴江华,张子豪,傅杰,等. Cu-Ni/Al2O3 催化油酸原位加氢脱羧反应研究[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6-03-25]. https://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603-360.

No.4681425541114582****

同行评议

共计0人参与

评论

全部评论

0/1000

勘误表

Cu-Ni/Al2O3 催化油酸原位加氢脱羧反应研究